雍和宫的年与虎

时间:2022-03-02       来源: 中国旅游行情报

  “虎年”春节,虽然雍和宫因新冠疫情暂停开放,但是年味儿十足,彰显出感恩、和合、祈福的文化内涵。

  年前,雍和宫的僧众手持掸子、扫帚、抹布,将殿堂内外及僧舍、斋堂打扫一新。僧众认为通过清扫,能与万物更好沟通,心灵的灰尘也得到了一次清扫。张贴春联的任务,则交给年轻的僧人完成,他们手持春联、糨糊桶和毛刷来往于寺院的各个大门,红红的春联为雍和宫增添了吉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正月初一凌晨,众僧身披袈裟,手持经书,穿过一道道院落至大经堂法轮殿,在灯光下持诵经典,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下殿后,僧人们穿梭于各个院落,互贺新年,“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赛新尼勒布”(蒙古语,“过年好”的意思)、“洛萨尔桑”(藏语,“新年好”的意思)的问候声不绝于耳。僧俗信众还要到老僧人和经师处敬献哈达,但见人们双手捧着哈达,口中吟诵着吉祥的祝词,老僧人在摆满果实的几案前为众僧摩顶,祈愿新年吉祥。

  往年正月初一,许多人穿戴一新,早早来雍和宫祈福,近几年乌力吉师傅还将自己写的“福”字分送众人,祝大家幸福安康。有些人到寺院祈请寓意吉祥的挂件与摆件,从他们的笑脸上,可以看到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适逢“虎年”,雍和宫还有三个与老虎有关的艺术佳构。

  其一是法轮殿西山墙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中的《舍身饲虎图》。这幅壁画描绘的是释迦牟尼在过去生为摩诃萨埵太子时,和兄长三人上山,他看到山崖下有一只母虎生下七只小虎,饥饿难耐,心中不忍,欲舍身饲虎。趁两个兄弟不在身旁,摩诃萨埵纵身跳下山崖,落在老虎旁边,可是老虎饿得连口都张不开了。于是摩诃萨埵用尖利的木棍刺伤自己,使鲜血流出,老虎慢慢张开口,将其食之。待两个兄弟回来,只见到一堆尸骨,他们痛哭一场,将尸骨聚敛起来,埋葬在白塔下。画师把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组织在一幅画面中,色彩交替变化,构图形式新颖,线条走势巧妙。

  其二是万福阁内的“伏虎罗汉像”。相传当年尊者所居寺院外,有一只老虎因为饥饿经常在山涧长啸,尊者寻声,将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老虎被尊者感化,和他一同玩耍,时刻伴其左右,护卫寺院,人称此尊者为“伏虎罗汉”。明代戴进绘有《伏虎罗汉图》,罗汉伏虎而坐,笔法劲练,颇有韵味。雍和宫万福阁的木制佛龛内有十八尊罗汉像,其中十七尊为明代所制,唯独缺少伏虎罗汉像,1980年雍和宫对外开放之前,时任住持伯云乌尔吉委托画师徐新华将伏虎罗汉像塑成。伏虎罗汉面貌英俊、神情祥和,他手执经卷坐在一只老虎前,一臂搭于虎身,闲散自在;老虎耳目低垂,半卧于地,温顺安详。

  其三是延绥阁内悬挂的十八罗汉唐卡中的《羯摩札拉尊者像》。“藏传十八罗汉”是在十六尊者的基础上加羯摩札拉与布袋和尚。羯摩札拉尊者是十六尊者的侍者,高鼻深目,头梳高髻,面带笑容,背负着带有遮阳伞的经箧,持禅杖前行。在他旁边,有老虎作为前导回首望着尊者,可谓虎与人通,讲义讲情。

  羯摩札拉尊者与老虎的故事,一说是伏虎罗汉的故事,另一说可追溯至十六罗汉应唐肃宗的邀请访问大唐的时候。羯摩札拉尊者经常去哈拉辛山,由于这座山上有很多猛兽,羯摩札拉施用法力,从自己的右膝处生出一只老虎,从而护佑诸尊者免受野兽攻击。唐卡中,老虎在他的右侧,顾盼呼应,摇尾前行。

  春节期间的雍和宫,人们在祈愿中,呼唤着心灵深处的文化记忆。而雍和宫里关于老虎的艺术佳构,是佛教文化在与我国传统文化磨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醒人们要敬畏天地,热爱自然,与之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