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古诗五首:冬与春交替,春发大寒初

时间:2022-01-20       来源: 中国旅游行情报

  大寒节气古诗五首:冬与春交替,春发大寒初

  又到了大寒节气。大寒节气是传统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往往是应对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腊月的中末期,所以唐朝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里有,“大寒十二月中”的诗题。

  大寒节气应对农历的腊月,一年的岁末,十五天后,就迎来了立春,是冬春交替的时段。

  那么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冷,且是极其冷。

  此时太阳虽然持续北归,但是是地球表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段,气温会持续走低。在北方,冷空气持续盘踞,在南方,从海洋回归的气团加重空气的湿冷度,如果有风雪,会让人觉得更凛冽寒冷。此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但是也意味着春天的即将到来。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大寒十二月中》

  唐朝丞相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广泛流传于中唐和晚唐,是一组在当时相当科学的节气气候组诗,用以指导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到现在也依然有着活力。因为气候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在大寒节气诗,他是这样指导人们的生活。

  大寒节气里,要记得用酒保暖养身。古代酒的度数不高,以粮食酿造,配上四季养生的时令草药酿制,是居家必备的传统的轻型酒精饮料。在棉花等优质保暖材料没有普及的唐朝,靠摄入高热量的酒水御寒,可是官方和民间的共识哦。开篇就是,大家在大寒节气多喝酒吧。

  还要记得家里要生炭火。虽然金炉兽炭是贵族的用品,实际这里是为年节做了一定的修饰,烘托出过年的喜庆崭新富丽气氛。大家记得杜甫写的卖炭翁吧,彼时,长安洛阳的家庭还是使用木炭为主,有专门的山民烧制木炭,供应城市。

  大寒节气,最适合围在火炉旁边,没有事,天寒地冻,少出门。

  这里就是风雪风寒天气,容易造成人的失温和死亡,俗话说冻死或冻伤。这是春天即将到来,人们必须要保重自己哦,不要倒在春天来临之前。

  大寒是冬天和春天交替的特殊时段,是天上的星斗流转,岁月更替,一年又要过去的时段。所以大家要特别慎重。

  正是因为是特殊的时段,辞旧迎新,所以你们会看到梅花待放,柳树含青,它们和大家一起在迎接春天哦。

  这里有谆谆教诲,简直手把手要你怎么度过这个十五天,从物质到精神,强调又强调,大有爱民如子的苦口婆心。没事家里蹲,喝好烤火迎新春。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安详地围炉夜话,从古到今,很多人的冬天,哪怕是大寒节气,年关岁末,都会奔波,求生存,共风雪。这才是人生常态。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北宋 · 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节录

  比如宋朝苏轼。苏轼之所以叫作苏东坡,是因为在43岁贬到黄州去后,钱尽粮绝,那年又大旱,他为了生存,只能率领全家像农民一样开荒种地。那片荒田,正好是在黄州郊区,有一个坡度,所以叫东坡。苏轼在这里顽强求生,反而生出了农民的朴素和乐观。

  大寒节气,虽然冷,但是对于农民来讲,此时的雨简直就是春雨,滋润泥土,带来明年的收成。苏轼风雨中从茅舍步到东坡上的田园,风雨逼人,又从东坡回到茅舍。

  冒雨回来,看见隔壁巢三站在屋檐下,打个招呼,过来一起喝酒哦,巢三笑着就过来了。

  这大寒的节气,家里的床上堆着破被窝,苏轼用手将它们整理一下,堆得好看一点,然后在灶里添上柴火,邻居巢三,倒也不觉得奇怪,也不说天气冷,也不笑苏轼家什么都没有,反而很自然,大家都是这么过的。

  苏轼拿出家里的酒,两个人围炉喝酒,闲话桑麻。大概率是说的地里种的什么,期待有个好收成。对方言语中也有农民的朴素和劝慰。苏轼深深感受到了。

  他因为这些淳朴的农民和窗外无尽的开荒后等待春雨的土地,也从此生出了一种乐观。

  靠天吃饭,大家都是这么过,我们只要辛勤努力,都是老天厚爱的子民,有什么过多的忧患呢?

  喝酒之后,趁着酒热还是要到开垦的东坡上走走,看看此时梅花杨柳,看看土地中新发芽的蔬菜小苗,一起享受这寒冷里早来的无边的春意。

  这才是农民的朴素。苏轼的东坡上,此时麦子青青,还有各类蔬菜在发芽,新翻的土地沐浴着早来的春雨,等待天晴下种,更远的地方有桑树枣林,这是梅花杨柳萌动的早春之前,生机盎然的土地啊。

  苏轼就是在这里,成就豪迈潇洒的很多名篇的,史称”坡仙“。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

  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

  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

  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明 · 张嗣纲《山居大寒雪 》

  大寒节气之所以叫作大寒,不仅是整体气温低,还会遭遇一年最后的几场雪,称为腊雪。

  在极寒天气里的雪,更容易飘飞堆积成大雪。这样的雪对于农田和作物是非常有利的,利于泥土的保墒,增加土地的肥力。所谓瑞雪丰年。

  只是幸福了土地,人就挺难受的,毕竟冷哦。但是人们会乐观看待这样的雪,冷是冷,琼楼玉宇,相遇也是一种冷中的美好。

  在山中居住,正好是大寒节气,又是一年的尾巴,只是衣服带得少,哪里知道这里会下这么大的雪,哦豁,真是贼冷。

  这雪大到什么程度呢?白居易说,时闻折竹声。竹子是最坚韧的植物,因为中空,所以承受压力的韧性极其强,通常的雨雪根本不可能折断竹子,反而竹叶可以分担积雪的分量,这也是许多古人在屋子旁边种上竹子的原因,避免雪的重量压坏屋顶。

  但是过量的雪,连竹子都压断了,发出巨大的响声,不用多想,这场大雪,起码也会深及脚踝以上,没准已经到了小腿肚子。在这白茫茫雪中,鸟的影子都若有若无,从空中来,消失在空中。这能见度实在是低。

  主人冷,惊讶雪大,来的仆人童子一样困在屋檐下,他们看着这么大的雪,大概也是平生罕见,雪堆积在庭院里,形成美丽的厚毯,谁也不愿意践踏,本来是要放牛羊出去的,现在也不去了,听任牛羊关在栅栏里,它们也好奇这么大的雪吧。

  实际这首诗巧妙侧面描写了这场雪的美,大家都站在屋檐下看雪,如果不是雪极其大而美,让人不忍心留下脚印,人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在意雪的。

  张嗣纲哪是疑惑,他是必然知道,这场雪后,是最美的天晴,气温会迅速上升,因为大寒节气之后就是立春,这里他是强调冬去春来,否极泰来,寒极暖来这个自然循环的道理。

  他这地主,心里在窃喜吧。

  ”半在崧台市,渔船买更鲜。

  自烹香积外,相馈大寒前。

  小用葱花糁,轻将酒子煎。

  雪儿能劝客,歌曲有馀妍。“明末清初 · 屈大均《后嘉鱼诗(甲子) 其九 》

  南方的大寒节气,偶有雨雪,也湿冷,但是年关将近,更有时鲜美味,比如鱼。

  屈大均广东人,大寒节气虽然冷,但是那基本上属于全中国最温暖的区域之一。

  吃鱼可以吃到直接从渔船上买到了最新鲜的鱼。

  所谓香积,在这里可不是佛教的厨房,保准是各种南方的香料。

  用葱花和酒煎鱼,鱼香飘荡,本来南方的大寒节气也没有多冷,这吃的更是春之风味。

  这个雪儿,可不是下雪,是这里年轻陪侍的歌舞女郎。

  鱼好,歌甜,人美,酒香,这里很有年节娱乐的风味了。但是重点还是大寒的节令食品,南方鲜鱼。

  ”年光微雨后,春发大寒初。

  花片沾云湿,松声入水虚。

  酒因慈母饮,诗为小儿书。

  不记谁家腊,闻莺识岁除。“明末清初 · 屈大均《乙丑岁除作 其一》

  大寒气节在农历的腊月,因为传统节气和月历略有隔差,所以大寒节气有时候会迫近新年。

  比如这年的腊月三十正是大寒节气。

  农历新年也是春天,才到大寒,春天就已经来了,所以这首诗的春发大寒初,特别应景。

  实际上冬至之后,太阳北归,梅花次第开放,很多人都认为春意春气已经来到。所以在晚冬的诗词里,常常会有春天的字句和感受,所以节气无论是大寒小寒,都蕴含着春天。

  尤其是你看到梅花开,小草萌,这春天其实早已经萌发啊。

  此时的梅花微雨,寒风吹动松树,你说是冬就是冬,你说是春,那也一丁点没有错。

  这又是全家团聚,忙着新年热闹的时段。

  家家欢声笑语,母亲会笑着劝儿子喝过年酒,孩子在身边,你有空教教学习写字。

  大寒虽然是一年中寒冷的时段,人情之温暖,足以冲抵,更何况,那自然界早已经鸟语花香。

  你听你听,那黄鹂鸟的声音,已经分外清脆了啊。

  大寒节气是一年岁尾,寒冷中带着无尽的春意清新,所以冷归冷,但是人们已经习惯并且乐于忍受,何况雪来是那样银装素裹,梅花迎春,香自苦寒。也带给人面向新年新春磨砺的勇气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