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英英九夏寒,短丛香玉映清湍。

时间:2022-06-10       来源: 中国旅游行情报

  六出英英九夏寒,栀子分明是雪花,栀子花七首清赏

  又是栀子花盛开的仲夏,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流域,盛夏流行卖栀子鲜花。

  花贩早上采摘带叶连花的栀子,出街售卖,其中以未开和半开的最好,因为可以水养一两天。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水汽和汗气会自然让它勃开。其馥郁解暑的芬芳,是嗅觉的冰激凌,下到肺腑,涤荡浊气,令人心旷神怡。而几朵栀子放在室内,那是最美最解暑的香氛。

  无栀子,不夏天。

  虽然同时有茉莉花开,玲珑芬芳,但是在楚地,人们更爱栀子,因为那是手中的白莲花,比茉莉大气,赠人栀子,手有余香。

  栀子实际是中国古老的原生草本。先秦神农本草称之为木丹,是因为栀子的果实红如灯笼,有着极强的清火解毒作用。

  汉朝的栀子,主要是采集果实,一是果实是药品,二是果实是染就黄色丝绸的最好原料。汉朝丝绸业发达,很多用于对外交流,居然有种植栀子获取染料而成为千户侯,发家致富的。那个时候,有没有栀子花的欣赏呢,肯定是有,只是相对小众。

  栀子花的审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因为那个时候,贵族富豪流行建设园林,广泛收集珍贵稀少的草本,充实庭院。实际上也是将可以药用的草本收为自己用。所以齐国 谢朓的栀子诗,主要写的是栀子能结出有用的果实。倒是梁朝皇帝,欣赏水边栀子花盛开的夏日雪美。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这首诗最为有名,后世所说的同心栀子的典故来源于此。梁朝刘令娴家里栀子开花,她特地包了两朵最可爱的栀子花送给闺蜜谢娘,可以证明,一,栀子花在当时庭院还很稀少,物以稀为贵,二是,同心花的典故,起源荷花,而栀子类似小的白荷花,所以用同心。三是,这里有谐音,栀子,是知子,是互为自己的含义。我和你知己,送上最美的知子花,栀子花。

  虽然汉朝和南北朝是个佛教盛行的时期,也流行香花供养,但是佛教莲花和中土荷花结合,流行上下,所以栀子并未列为专门供佛的佛花。

  “南檐架短廊,沙路白茫茫。

  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 唐 · 张祜《信州水亭》

  在唐朝,无论是在四川的杜甫,还是在信州的张祜,所看到闻到的夏日栀子花,也并没有和佛花联系起来,也是根据传统的草本,重视栀子的药用和香气。

  在夏天,信州水边多种植茂盛的栀子花,而建立在水边的庭院,笼罩在栀子花的花海和花香中。

  这样大规模种植栀子,在唐朝,主要的使用价值,还是获得果实,用以药用和织染。

  但是栀子花馥郁的香气,使人沉醉,让人有着夏日的家园之感。

  而且李商隐的诗中有“锦带垂栀子”,这是传统夏日佩戴在身上,同时表示深厚情谊的美诗。

  这种感觉,很中国,很传统,很典雅。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北宋 · 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这是宋朝的苏轼到寺庙,看到这里种植了栀子林,有亭子叫作薝卜亭。北宋早年大力弘扬佛教和传统文化,也就滋生了很多以讹传讹的杜撰。包括很多唐朝的典故,被刻意扩容,添油加醋。

  那么栀子花是什么时候和佛教联系起来的呢?

  最早的版本是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也。

  这是晚唐时期,栀子花已经人工培植出了大花圆润的花朵,栀子花的审美更为精细,说栀子花花瓣六瓣,普通的花都是五瓣,民间传说,是西域的薝卜花。

  这个时期也是晚唐最为动荡的时期,人们寄托于宗教,有大量的关于西天的美妙冥想,包括佛经中的薝卜林大量出现在诗里。这折射乱世宗教的作用。

  而薝卜林是佛教中一个香花馥郁的佛国园林,相传薝卜是巨大的开着黄花的树。这和栀子是有显著的区别的,有人考证,在印度当时,最类似黄色的薝卜花的,是印度的黄色木兰树,和栀子花不相关。

  但是到了晚唐五代,寺庙的僧人,多传言栀子花就是薝卜花。

  而栀子花六出花瓣,如雪芬芳,迥然有别其他花朵,也附会成了佛国仙花。

  推动这种说法的是宋朝的苏轼,他至少流传了十首栀子花的诗,都写作薝卜花。

  这点,我很不认同他,因为这里有刻意穿凿典故的嫌疑,而因为他的名气太大,栀子花在宋朝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从西域佛国传来的佛花,且因为有苏轼的加持。

  因为他认同了栀子花就是薝卜花。

  这也导致栀子花走向了另外一种并不符合事实的佛教审美。

  很多宋朝的诗里,不是在栀子花下打坐,就是在栀子花中梦想天国,以表达自己的清空高洁。

  栀子花就是中国的花。

  “清芬六出水栀子,坚瘦九节石菖蒲。

  放翁闭门得二友,千古夷齐今岂无。”南宋 · 陆游《二友》

  喜欢南宋陆游,至少他在栀子花的审美上是传统中国的。

  那清香如雪花般六瓣的栀子,在夏天开花。那嶙峋有节的菖蒲也在盛夏开花。

  它们就是古代的伯夷和叔齐,隐居在我小小的庭院里,我看得见古人的冰雪与忠贞。

  栀子花先秦就有,这应该是陆游的渊博和通达。

  他一点都不崇洋媚外,算是对栀子花正本清源。

  栀子花就是古中国的。

  “海榴如火发高丛,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净香薰透一池风。·” 张镃《池上 》

  这首诗是写盛夏栀子花的美诗,石榴花开如火,和炎炎夏日争斗,美是美,就是太热烈,让人视觉有时候都感觉火一样的燥热。

  怎么比得上栀子开花,那是如雪清凉。

  那纯净的香气,熏透了一池的夏风,让人如在清凉境。

  栀子花确实有着这样的魅力。在它的原生地,南阳山谷,那里丛林茂密,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栀子花在低下潮湿的地方生长,唯有用动人的芬芳吸引动物昆虫为它授粉。

  这种极致的香气恰恰证明栀子花在演化过程中的艰辛。

  它几乎将所有的能量都用来进化香气,所以绝大多数栀子花是白色的。有历史资料说栀子花有红色的,但是现在已经失传。

  栀子不是佛国之花,栀子恰如艰辛的中国人,自己创造了香之极致。

  “拳石泓泉媚浅沙,孤根蟠窟养清华。

  细看六出瑶英小,栀子(薝卜)分明是雪花。”南宋 张镃《水栀 》

  实际上受苏轼影响,很多人认为栀子花传自印度。

  哪怕栀子花诗写得好张镃,也被苏轼带偏。

  栀子花长在水边的石头和清泉间,长在沙地里,在沙水的滋润下,开出了清新芬芳的花朵。

  我看着小小六瓣的花朵,发现栀子,分明是雪花啊。

  的确雪花六出,而寻常的蔷薇梅花杏花都是五瓣。

  张镃用的是典故薝卜,但是我是很不满意的。

  栀子就是栀子,栀子如雪,如同梅花雪香,那都是中国的地气养出的最美的花香。

  “六出英英九夏寒,短丛香玉映清湍。

  主人自出无人管,输与泠然隔岸看。”南宋 · 苏泂《赠耕堂栀子花 》

  喜欢这首栀子花,六出如同雪花的栀子花,开花,九夏天气里,都觉得别有清凉。

  密密矮矮的栀子丛生长在水边,树树花雪倒映水中。

  这里的主人出门,栀子花自在开放。

  而我却因为主人不在家,只能隔着水,遥遥观望。

  这看起来淡雅,但我想他心里是很不满的,否则怎么会在水边徘徊良久?

  说莲花可远看不可近玩,是因为莲花长在水中,又太大了。

  可是栀子是这样的亲切亲民,但凡看到栀子的,都忍不住伸出手来,将这夏日小莲花握在手上,给家人给爱人带去实在而如雪的清凉芬芳。

  栀子花就是我国传统的花木,果实清火,花香解暑解郁。花瓣六出如雪,香雪在夏天动人。所以每每看到将栀子写作薝卜,我就笑了起来。用得着这样转弯抹角的附会么?

  栀子就是夏日之花,情谊之花,芬芳之花,无需更多的累赘。

  我爱栀子,想必你也深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