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共品“冬奥+非遗”魅力

时间:2022-03-26       来源: 中国旅游行情报

  非遗技艺传承人彭小平(左二)展示制作中的“冰墩墩”面塑。

  台湾小朋友通过视频表演相声《冬奥遐想》。

  制作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爆款面塑,展示奥运五环配色的“冬奥烧麦”……近日,第十一届“高雄·北京特色周”在北京台湾会馆和台湾高雄香蕉码头、冈山里民活动中心3个会场同步举行。600余名高雄市民与200余名北京社区居民“云端”相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交流互动,回顾北京冬奥会的难忘瞬间,感受冰雪元素与非遗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展现了两岸一家亲”

  作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也掀起了一股穿越海峡的“冰雪热”,更有众多台湾同胞参与冬奥、奉献冬奥。

  活动现场,两岸嘉宾通过影片回顾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精彩瞬间。开幕式上,“掉队的小鸽子”被同伴接回队伍;高山滑雪比赛中,19岁的中国台北选手李玟仪不畏挫折、顽强拼搏,最终顺利完赛;速度滑冰赛场上,两岸运动员在赛后牵手致意,共享来自主场的欢呼——一幕幕暖心画面,让两岸嘉宾的心连在一起。

  “当我手举火炬,传递冬奥圣火的时候,感到无比的荣耀。”活动现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台盟东城区委主委陈小兵高举火炬,向高雄的乡亲问好致意。他表示,参与奥运的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所有台胞,因此决定将火炬捐赠出去。“我希望冬奥会火炬能成为一座桥梁,一粒种子,加深两岸同胞的亲情交往,传递和平、友谊与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回忆起冬奥会经历,北京冬奥赛事志愿者代表、台湾青年苏雍竣讲述了自己“一封家书”的故事。“见字如见面,我想让家人知道我在北京过得很好,也想让更多亲友知道北京冬奥会上有我们台湾青年的身影。”作为冬奥赛事志愿者,苏雍竣今年春节无法回到台湾的家,便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见字如面》,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系列冬奥主题的视频作品,受到不少两岸网友的关注。

  “北京冬奥真正展现了两岸一家亲、两岸一起向未来的期许。”苏雍竣表示,冬奥虽已结束,但自己志愿者的身份还在延续。“我会继续投身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传递爱、感受爱,让两岸同胞心贴得更近,手牵得更紧。”

  “这是咱们中国的好手艺”

  “您知道冬奥都有哪些项目么?有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单板滑雪、大跳台……”地道的京腔、流利的贯口,身在高雄的台湾小朋友吴律宽、吴冠征登台献艺,说上一段京味浓浓的相声《冬奥遐想》,引得两岸观众连连称好。

  作为历届“高雄·北京特色周”的保留项目,今年的非遗及传统文化技艺展示环节特意融合了冬奥冰雪元素,“冬奥+非遗”的独特魅力让两岸嘉宾兴致盎然。北京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华侠展示了“双奥之城”主题烧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介绍了《冬奥五环珐琅尊》背后的寓意。

  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家、微型核桃面人非遗技艺传承人彭小平亲自教学,带领两岸嘉宾一起制作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面塑。慢揉、轻捏、精修,短短几分钟,憨态可掬的“冰墩墩”便横空出世,实现“人手一墩”,还有几名高雄市民自发创作了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看到这么多台湾同胞喜欢微型面人非遗技艺,我非常高兴。”彭小平表示,自己曾9次赴台参与非遗文化技艺交流活动,许多从事面塑艺术的台湾同行为他的微型面人感到惊讶,同他交流技艺,还称赞“这是咱们中国的好手艺”。“非遗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瑰宝,希望非遗能够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加深两岸同胞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认同。”彭小平说。

  “我们十分期待在北京相聚”

  除了非遗项目展示,两岸表演者还献上了民俗歌舞、时装秀、书法、魔术等节目。来自北京和高雄的小朋友在现场展示了以冬奥运动和两岸交流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通过“云赠画”的形式送出祝福。此外,高雄会场还随机抽取了30名幸运市民,获得前往北京交流参访的邀请函。

  特色周活动开幕当天,北京恰好下起瑞雪,而高雄则是艳阳当空。有高雄市民通过视频表示,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我们十分期待在北京相聚,亲身感受冰雪带来的乐趣。也希望北京的朋友多来高雄走一走,享受阳光和海风。”

  本届“高雄·北京特色周”还陆续举办了一系列专题互动交流活动,包括北京相声艺术家为台湾学生线上授课、两岸社区工作者互动等,为两岸民众打造了一场创新生动的“线上特色周”活动。

  北京市东城区台办主任王宝祥表示,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高雄·北京特色周”已成为京台两地交流的特色活动之一。今年的活动虽在线上进行,但两地市民的热情依旧不减。“希望通过本届活动让更多高雄市民分享祖国大陆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喜悦,同时感受北京非遗及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他表示。